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清算开始了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24-12-11 4:43:18 人气: 标签:教你用空壳公司赚钱

  清算开始了,9月11日,上海市奉贤发布警情通报,依法对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对韩某某、韩某、王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去年12月,海银,这个财富管理规模第三的公司,一夜之间传出暴雷,当时很多投资者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认为可能只是底层资产出了问题,等清算的时候,起码还能回一点血。

  首先海银的存量规模还有700多亿,但是呢,全都是违规的,这些产品都在“伪金交所”进行登记备案的,这些金交所,其实就是给财富管理公司做通道的,法律关系不清晰,没有明确的监管,也没有风险控制,而且还被监管部门定性为非法金融,所以光从这一点来看,那700个亿都很难要回来了。

  更离谱的是,这些产品在募集时存在双层嵌套资金池,所谓的底层资产全是垃圾,大部分甚至是的,而且募集的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

  一个信托计划正常情况下,募集到的钱只会投向固定项目,项目暴雷了也只影响这个计划的钱,计划和计划之间是隔离的,很难直接危害到整个公司。

  但是有的公司不老实啊,把不同计划募集的资金全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蓄水池,最终从池中流出的任何一笔资金,已经不能区分是流入时的哪一笔了,这个就叫资金池。

  海银无疑就是那个不老实的公司,把计划募集到的钱全混到一起用,他们大部分的产品明面上是债券计划,资金用途是用于放贷的,底层资产全是“应收账款”,但这些看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根本追踪不到钱真正的流向,比如说之前的房地产很好,可能投进了房地产,或者说,有一个科技项目,海银很想投,但是没有钱,就拿债券计划的钱去做风险投资。

  如果这些项目暴雷了,再拿其他计划的钱,来给这个项目还本付息,所有计划共用一个资金池,这种玩法在没有暴雷的时候,相当于是无限放大杠杆,一旦暴雷就是所有计划一起,之前中植就是死在了这种资金池项目上。

  但是中植的定性法吸收存款,而海银就更离谱一些,比中植的性质严重100倍,属于是的集资诈骗,因为海银的资金池还嵌了套。

  什么意思呢?海银在产品发行环节筹到第一层资金池后,再通过某些手段,把这些钱包装成资产转到B公司上,B公司再以此作为底层资产,再筹建第二层资金池,以此类推,一层套一层。

  先是用22家空壳公司,开设了49个募资账户,用来接收投资人的打款,49个账户对应465只理财产品,平均超过9个产品共用一个募资账户,这就完成了一个普通的资金池 。

  完成第一步之后,又把募到的资金,通过层层包装成13家SPV公司的 “应收账款”,这批公司以此作为底层资产,再进行募资,最后再通过海银进行售卖,但这些SPV公司也全都是空壳公司,注册地址要么就是在居民楼里,要么就是不到2平方的共享办公室,小到只能放下一张桌子一张椅子,有些甚至连地址都是假的,去到根本找不到这家公司。

  那这些SPV公司呢,名义上把钱借给了很多的优质项目,但记者真的拿着这些借款合同,一个一个上门去问的时候,发现要么是帮忙走账的,钱到账没几天就转回给指定的公司了,要么是连自己借钱了都不知道,合同完全就是伪造的,又或者呢,是曾经签过意向融资的合同,但是后来钱根本没到账,所以合同早就已经作废了,也就是说,海银底层的资产基本都是假的。

  下面这张是记者整理的海银操作结构图,看着是不是都眼花缭乱的,这22家发行人加上13家SPV公司,跟海银本身是没有股权关联的,所以海银是在销售“第三方”发行的理财产品,是完全合规的。

  所谓的财富管理行业,说白了就是用钱堆起来的,发行债券,基金得向证监会报备,发保险产品,银行理财,得向金融监管局报备,但是这些财富管理公司没有牌照,资金去向也经不起查。

  中植也好,海银也罢,最大的投资都押注了房地产,但今时不同往日,房地产高收益的时代已经过去,底层资产出现问题,金融产品的延续性就被,新钱还不上旧债,然后延期兑付,最后两手一摊,承认暴雷。

  最后说一句,在财富管理狂热的十几年里,所谓高收益更多来源于类似庞氏集资模式,先行者分后来者的本金、赚后来者的钱。

  本质上来说,社会生产没有产生与庞大投资资金对应的物质,除了生产出更多的房子,就是更贵的房子,这十几年与其说是房地产泡沫,不如说是资本泡沫。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