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企业做大做强,直至做成世界500强,几乎是每一个企业家的梦想,可企业真正成功并不容易,能存活百年的老店更是寥若晨星。上月底,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局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时间分析报告”绘制了一份企业“生命曲线图”:近五成企业时间不足5年,死掉的企业平均寿命仅6岁 。 每一天,都有数量庞大的企业默默地。这些企业的死因何在?哪几类企业最短命?企业如何才能避免死亡风险?如何才能活得更长久?楚天金报特别策划推出《企业死亡分析报告》,以活生生的案例、令人唏嘘的结局,以及缜密的分析、专家的视角,希望给正活着的企业以借鉴和警示。 概况 武汉企业“档案” 一年新生3.4万家 1万家 5日,武汉市工商局网站发布公告称,390家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因多年未按参加年检,将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记者了解到,这390家还只是即将消失的外资企业,每年消失的内资企业、私企数量更是庞大。 据武汉市工商局提供的数字,光2011年一年内,武汉新增外资企业652家、内资企业 1895家、私营企业31652家,累计新增总计3.4万家企业。但与此同时,武汉市注销的企业每年超过1万家,这意味着每年大约30%的企业悄然消失。 不光是武汉,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也如此。上周,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浙江在册企业99万户,新增企业10万户,而同时有2.5万家自然。 上月底,工商总局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时间分析报告”显示,根据2000年以来新设立企业退出市场情况来看,企业平均死亡率呈“前高后低、前快后慢”态势。企业成立当年的死亡率为1.6%、第2年为6.3%、第3年最高为9.5%。总体来看,企业成立后的3-7年时,死亡率较高,随后渐趋平稳。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企业的生命周期现象并非我国所特有。美国《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另外,通过对10个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20%-40%的企业在成立最初两年之内就会退出市场,40%-50%的企业7年以上,在1年之内有5%-10%的企业离开市场。 分类 哪类企业最容易死掉 行业越是发达 短命企业越多 那么,哪些行业的企业最最短命呢? 从武汉市工商局新公布的390家吊销企业名单来看,以科技公司、房地产企业最多,均在40家以上,其中不乏一些注册资本4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记者统计发现,这390家企业中,按行业分布来看,科技公司有51家,房地产、物业行业44家,工程设备行业38家,食品行业20家,服装、服饰行业14家,建筑行业13家,金融投资7家,汽车行业7家。 这些死亡企业所处的行业,恰恰与武汉市发展最快的行业基本保持一致。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武汉新增加的外资企业,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建筑业等,基本上是武汉竞争最激烈的行业。 在浙江也出现类似情况。记者获取的一份浙江“非正常死亡”企业数据显示,去年年底前两个月,突然有302家企业关闭。据工商部门调查: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死亡企业大多集中在纺织、服装、箱包等从事外贸出口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共有116家,占了突然关闭企业总数的38.4%。而这些行业,恰恰是浙江竞争最激烈的行业。 所在的行业越发达,竞争越激烈,企业死亡率越高,企业越短命。放在全国,这一规律也适用。 工商总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批发和零售、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类行业竞争最为惨烈,企业死亡率高达63%。从2008年初至2012年底,五年内全国累计的企业共计394.22万户,这三类行业构成企业退出市场的主体。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42.84万户,占退出市场企业总量的36.2%;其次是制造业67.43万户,占比1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第三位,占比9.7%。 统计显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金融等几大垄断性的行业,企业的平均寿命最长,都超过了8年,远超其它竞争激烈的行业。 死因 宏观:规律使然 文化使然 政策使然 微观:集中于十大具体原因 本报专家顾问团、中南财经大学教授 汪海粟 为何这些企业说死就死呢? 我国法律,非国有中小企业破产,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严重亏损;二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企业因资不抵债,难以为继,不得不破产清算,可以被理解为典型意义上的企业死亡,而因并购和因其他原因主动注销企业,只能算企业的型死亡。不论那种死亡,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了。 企业死亡并不,的是企业死亡背后的经济规律,或许正是企业死亡促进了新企业的产生和新经济的发展。 关于企业死亡,就其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是规律使然。2002年我国私营企业数264万家,到了2012年底该数字就突破了1000万家,显然该期间生的企业比死的企业要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旧企业的孕育了新企业的诞生。 二是文化使然。在欧美国家,有许多被称之为“冠军”的中小企业,它们往往在细分市场形成了令竞争者望而生畏的核心能力,把产品和服务做到了极致,从而基业常青,存在一两百年。而在短期利益硬约束和长期发展软约束的社会氛围中,年轻人都想在机关做管企业的公务员,而不愿成为创业者的同人,企业很难拥有“长生不死”的基因。 三是政策使然。1953年美国就成立了中小企业局,通过直接贷款、提供和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实现创业梦。综观国内的中小企业政策,虽然涉及的机构不少,出台的规划制度众多,但在解决企业融资难、用人难和税费重等方面依然步履维艰。 中小企业十大具体死因 企业死亡原因比较复杂,根据我们的监测,主要反映为以下十大具体原因: 1.自有资金缺乏,负债率太高,资金链长期紧张,还债压力大,急于求成。初期创业者很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和“一夜暴富”心理,不量力而行,贪大求快,最终陷入资金短缺泥沼。 2.管理方式落后,治理结构不健全,家族式裙带人员占据大量重要岗位。在中小城镇,这类企业较为普遍,最终被难以割舍的人际关系拖死。 3.多元化投资冲动,盲目扩张,资源配置跟不上。一些小有成就而未遇到过挫折的企业主,最容易犯这类错误。 4.政策性因素影响。如进出口政策变化、汇率变化等。近年来,我国服装、玩具、打火机甚至光伏等主要依赖进出口的行业的中小企业,反映尤其集中。 5.产品定位不清晰,目标顾客模糊,,跟着感觉走。日用消费品生产和销售类企业,此种死因较为普遍。 6.诚信缺失,缺乏长期质量和信用保障,以次充优,弄虚作假,投机取巧。食品等快消行业和一次性消费行业较为集中。 7.缺乏企业文化,员工忠诚度低,人才流失严重。创业类科技型企业最易犯此类错误。 8.在产业链中处于最末端,依附于上个链条,缺乏谈判话语权。加工和机械类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9.缺乏核心技术,品牌度不高。在这一点上,餐饮行业也不例外。 10.难以预防的。此款适用于所有类别的企业。 对策 如何让企业延年益寿 本报专家顾问团、中南财经大学教授 熊会斌 企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因此,如器官与组织发生病变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一样,企业死前的症状在管理的基本对象(人、财、物、信息)中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核心人员流失、资金链断裂、生产设备闲置与部门之间信息管理脱节造成管理混乱等。 那么,如何延缓企业死亡、延长企业寿命呢? 第一,企业要进行持续的创新。企业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唯有不断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提升产品价值,不断创新才是。以苹果公司为例,从iPod、iPhone到iPad不断创新,才赢得世界。 第二,决策中应强化战略意识。企业在行业与盈利模式的选择上,应以企业持续成长为目的,切忌盲目跟风的短视行为。在电视、电脑、手机、家电等很多领域,都曾出现过企业大面积倒闭的现象,大多是盲目跟风带来的。 第三,建立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管理制度与决策机制。企业在创立初期,创始人高度的风格或许是可行的,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适应。 第四,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强调商业伦理与建设,创造诚信经营的企业价值观,并言传身教,成为企业的导师。 (原标题:中国企业死亡分析报告) 【看新浪新闻赢iPad mini】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