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续领跑社会建设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共37项(日报) 《中国社会建设报告(2014年)》蓝皮书于24日发布。蓝皮书显示,居民社会情绪总体平和。社会建设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特大型城市中排名继续领先。报告所依据的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社会四个维度、37项指标。与上年度相比,全国社会建设总指数继续提升,排名前五名的依次为、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总指数得分平均分为85.49分,比上年度提高了4.04分。 2、京津冀税收一体化框架渐成纳税信息将互联互通() 、天津、三地税务机关近日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决定采取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等“一统三互”措施,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合作、增强区域的税收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按照《协议》,三地将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加强税收信息的互通互联:统一三地政策适用标准;区域内涉税信息将共享;企业将在同一平台办税。基于互联网的统一办税平台,三地将建立符合区域特点的服务机制。逐步统一办税流程,规范纳税申报表和样式。 3、市2014年“煤改气”任务提前并超额完成(日报) 从市环保局获悉,今年市5400蒸吨的燃煤锅炉“煤改气”任务已经于10月底提前完成。其中包括城六区和郊区县4100蒸吨,市级以上工业开发区1300蒸吨,是2013年总任务量的2.6倍,力度为近年来最大。全市完成燃煤锅炉293家、659台,实际完成6595蒸吨,超过任务量22%。据测算,这将使今冬采暖季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4204吨。 4、290亿社会资本投入市治水(日报) 从市税务局获悉,自2013年至今,已有29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本市污水处理、河道治理、河湖综合治理以及南水北调配套基础设施。这些企业中,既有央企、市属国企,也有民营企业,基本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共同参与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运营的格局,形成了市场、公平竞争的格局,为市民创造了更洁净的水。 5、已具备迎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条件(新华网) 从市南水北调办获悉,经过10多年艰辛建设,已具备迎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条件,“江水进京”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参与接水的首批配套工程项目均按期具备接水条件,并先后进行了通水实战演练、工程抢险应急演练和水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各项目试运行平稳。 6、市对外直接投资额跃升至全国第二(京华时报) 从市商务委获悉,今年1至10月全市企业实现境外直接投资44.27亿美元,同比增长98.51%,在全国各省市境外直接投资额排名中,已从去年的第4位跃升至第2位。 7、市公共交通将于12月28日调价(日报) 27日,市发改委对外发布,经市批准,本市决定调整公共交通价格,2014年12月28日起与轨道交通新开通线同步实施。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票价调整,都将按照听证方案二执行,地铁票价3元起,公交票价2元起。 8、正研究支持文化产业“以事定钱”(商报) 2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市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做了《关于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今年将安排专项资金94亿元。对于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先有钱、再找事”的问题,李士祥表示,本市正在研究制定2015年后实施“以事定钱”的专项资金支持方式,推动市文化和发展领导小组由统筹管钱向统筹管事转变。为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引导带动作用,出资1亿元成立了市文创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同时出资8亿元发起设立了市文创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资金规模超过130亿元,财政资金放大了近16倍。 9、市重大活动保障措施至少提前15天公布(日报) 日前,最新一期公报公布了《市实施国家重大活动保障措施的若干》,其中要求,在国家重大活动举办期间以及前后延展的合理期限内,市可在社会秩序、道交通、生产经营、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的顺利举办。经批准的保障措施,应在实施前至少15天向社会公布。本所称保障措施,是指本市为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的顺利举行,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影响,在采取常规管理措施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参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的预防性、临时性专项行政管理措施。 (编辑:崔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