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山西省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山西民营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占P比重连续两年提升,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步伐,服务业占据民营经济的半壁江山;一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加快积聚和发展,“互联网+”相关行业发展方兴未艾,民营经济活力不断激发,民营科技企业成倍增长。 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300.32亿元,占全省P的比重48.8%,比2016年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从规模看,比上年增加1069.25亿元,增量是上年增量(264.77亿元)的4倍,占到P增量(1923.1亿元)的55.6%。 从增长速度看,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名义增长17.2%,高出P名义增速(14.7%)2.5个百分点,高出上年民营经济名义增速(4.4%)12.8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以来最快的一年。 由于我省国有经济在一些资源性能源性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体制上“一股独大”现象依然存在,2017年主导产品价格的大幅提升,实际上提升了国有经济的比重。 在这种情况下,我省民营经济占P比重继续保持上年提升态势,在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升2.1个百分点,支撑着全省经济的发展,实属难能可贵。 2017年,第一产业民营增加值762.84亿元,占民营P比重10.5%,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2791.79亿元,占民营P比重38.2%,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营增加值3745.68亿元,占民营P比重51.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产业构成由2015年的12.8: 36.5:50.7转变为2016年的12.3:35.3:52.4,2017年的10.5:38.2:51.3,第三产业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据半壁江山,“三、二、一”格局继续。 前几年,由于我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54个月之久),造成第二产业塌陷严重, 2017年由于全省工业主导品价格大幅上涨,民营第二产业增量最多589.53亿元,第三产业增量达481.67亿元,民营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 2017年全省民营企业到科技部门申请的民营科技企业数达311家,比上年增长1.9倍,11个地级市的民营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数量均实现倍增。 比如,长治的振东集团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石化销售企业成长为集“石油销售、制药、保健食品、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工程建筑、健康护理用品”等产业18个公司的健康产业集团,不仅成功上市,而且在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 从2017年山西民营百强企业看,前20强中,有1家从事汽车制造,大运汽车以161.69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民营企业的第3位;有2家从事医药制造,振东集团和亚宝集团分列百强的第11位和第15位。 山西民企从开始的涉足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挖煤、炼焦、冶炼,到现在从事汽车、医药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高端制造业,走过一条的创业创新之,“互联网+”不断和改进着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基本实现“”,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民营企业日益重视技术和创新。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双创政策的不断实施,我省积极改善营商,提高“放管服效”水平,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潜力。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主体数量、从业人员双双稳步增长,民营税收对税收的贡献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占比区域差异继续收窄。 业内人士认为, 2017年民营经济之所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原因是在山西生态由“乱”转“治”、经济由“疲”转“兴”的大下,省委省大力优化营商,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组织干部入企帮扶,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创新。未来,我省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必须继续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 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下大功夫。手掌纹路图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