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支持 > 正文

3个的基层故事:用行动诠释的真谛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9-23 6:13:47 人气: 标签:服务的真谛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悠悠九十六载,走过了多少坎坷与荆棘,品尝了多少和,一走来的不易,我们了解并且铭记,我们且。在这而的道上,每一颗跳动的心,都会绽放出不一样的花火,有的时候,并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让梦想成真,它的实现需要的可能是亿万人的传承,比如姜文村、毛新梅、马小梅。

  早在几十年前,永宁县望洪镇靖益中心村所处的自然恶劣,风沙大、盐碱地、村民穷,因为太穷,本村的姑娘都嫁了出去,村里百分之二十的男人娶的都是山区的媳妇。那个时候,在盐碱地里种粮食,过的是几个人捧着大碗蹲在墙根下看别人碗里盛的是什么的光景。困顿的劳作和恶劣的,生活除了日复一日,没有什么新鲜的盼头。就这样,1960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姜文村出生了。

  人们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一点也没错,自幼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他,看到土地不能致富,他知道父母的苦也了解乡亲们的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心底暗下决心,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帮助全村人在这片土地上“打一个翻身战”。

  1997年的7月1日,在迎来党的第76个生日的这天,姜文村成为了中国的一员,这使得他更加坚定了在正确道上带领人们发家致富的想法。

  对于姜文村来说,有一年是最值得纪念的。2007年,在他的第十个年头里,他被推选为了永宁县望洪镇靖益中心村党支部。“这一年里,我们村两委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成立了支部+农户+合作社的新型专业合作社,建设了枸杞烘干房,解决了全村1000亩枸杞晾晒难的问题,农民种植的枸杞质量得到,价格也随之增长了”,想起当时大干的场景,姜文村笑着说。

  2012年年底,永宁县决定开挖西部水系,一条人工河流让靖益中心村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过去一亩地打粮食300斤~500斤,现在基本都在1000斤左右,土地的身价也一下子翻了几番,一亩地的价格从六七千元上涨到三万元左右。

  “当时,有很多人打听着来买地呢,但没人愿意卖给他们。”那个时候,靖益的村民不会想到生活以后还会有更幸福的一天。

  2014年,靖益村的村民们顺利住进了中心村,日子好了,条件改善了,人们自然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靖益村一直有种植枸杞的经验和基础,在2001年的时候有4000亩地,到2011年时,剩下不到1000亩,盐碱和田里的浸水让农民的生产十分困难,随着田地的改善,农民信心的增强,这片土地成为了人们发家致富的法宝。“现在整村有几千亩的枸杞地,不少人靠种枸杞给儿女在县城买了房子。”

  住进中心村后,村民们又开始考虑种地之外的致富方法,了解到村民的后,姜文村开始着手加强村民的实用技能培训,培养挖掘村子里的技术人才,让有能力的村民们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姜文村开始找培训地点、联系培训人员,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深入挖掘技术人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次的培训中,村子里累积培养出了挖掘机、装载机操作工、电工、焊工、厨师及水暖工等专业技能人才共800余人。

  根据靖益村的实际情况,姜文村还搭建靖益中心村电商服务中心,吸引了10多名大学生回乡来创业,并从区外聘请专业电商老师,培训电商经营人员500多人次。“村里现在建成了1300亩枸杞园和500亩蔬菜种植,这些收入占村里人均收入的六成多,另外建设的800亩的核桃也是让村民增收的另一个产业。”正是这些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了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双增”。

  2016年6月,又到了枸杞飘香的季节,这可把永宁县望洪镇靖益中心村的农民电商们忙坏了——家里枸杞丰收,大量网络订单蜂拥而至,每家几百公斤的枸杞全部脱销,仅此一项就让每户农家收入4万余元。“以前我们村的人只会种地,现在好了,株株枸杞挂在枝头,看着喜庆,可是通过电商更快的销出去心里更美。”

  为了让土地产生更大价值,靖益中心村将村上的集体土地和多户农民的土地合起来。2300亩土地由不到1000人经营,种了1300亩枸杞、800亩核桃、200亩红枣、360亩优质水稻,剩下的种植露地蔬菜。

  “村民的土地全部以入股方式由村委会统一管理,每年村民不但能分红,还可以承包土地或在土地上打工挣多份钱”,姜文村自豪的说。

  何谓医者?行医之人,从不是看医术的高低,而是在于那一个仁字,医者仁心,不过为的是一腔热血,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我相信我的仁心都会一直跳动。21年的春秋变换,看多了离别,方才明白,那颗脆弱的心每一次跳动的声音是如此美好,只要它还在跳动,就有各种美丽的可能。

  1995年我从医科大学毕业,其实对我来说,医生二字真的是特别美好的存在,我幻想着别人叫我毛医生,却又担忧医生这一称呼。

  刚分配到妇幼保健院的时候,我被安排到儿科临床,每日与那些“小”相处,真的是痛并快乐着,每日看到他们健康,就觉得心里是满足的;但如果病痛来临时,看着他们难受,我的心也是痛的。

  行医二十一年,其实很多事情都慢慢的有些模糊,但却不会忘记,我记得很清楚,2010年我被安排负责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与治疗,当时自治区刚好出台了“四免一救助”政策,看着那些孩子幸福的成长,我就特别活在这个新的特色社会中,因为党我们才会这么快乐的生活。

  第一个查出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的时候,我有些崩溃。我记得特别清楚,当那对农村夫妇知道女儿患有这种病的时候,他们脸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直击灵魂的痛。

  我只能尽量的安抚他们的情绪,和他们解释苯丙酮尿症的起因和一些治疗需要注意的地方,看着那个的汉子带着妻儿走出医院大门的那一刻,我的心无名的痛了。

  他们离开两个月之后,我有些放心不下孩子的情况,便打了一个电话去询问近况,却得知孩子的父亲为了撑起家庭,外出打工却意外从高处摔伤住院了,所以也就一直没有来医院。

  几天后,我借着工作为由,去了一趟固原,想着到孩子家给他送去一些特殊的奶粉。走到那三间破旧的毛坯房前,我有点哽咽,这就是家徒四壁了吧?院子里面拴着一只羊,干瘦的身体,脚下的草食也不是新鲜的,走进房间,炕上堆积着许多东西,却得很有规律,杂而不乱,小女孩躺在炕上,旁边蜷缩这一只猫。我觉得眼睛进了沙子,干干的,涩涩的,很难受。

  之后的四年里,我有时间就会给她们打上一个电话,询问小女孩的近况,告诉他们该如何按照女孩的身体状况去改变饮食,也去探望过几次这个美丽的“小”,给她带去治疗的特食以及一些大家捐赠的衣物、现金、书籍和孩子的玩具。

  苯丙酮尿症患儿大多在山区,卫生状况较差,加上患儿身上特殊的鼠尿味,很多人都受不了,远远的捂住鼻子走开。但是这是我的工作,我的仁心所在,所以我都会面带笑容,轻声细语的和他们父母交流,告诉他们如何去制作特食,如何控制苯丙氨酸浓度,去告诉他们孩子的病是可以战胜的,事在人为。

  第二年,我接待了一对患儿,哥哥6岁,妹妹3岁,两人均诊断为“脑瘫”,智力重度低下,无法行走,小孩狂躁不安。

  夫妻二人带着孩子在其他医院做康复治疗多年不见好转,来回的辗转让二人十分,后来在闲聊的过程中,他们和我说,多年的治疗让他们身心疲惫,很多次都想结束一家四口的生命,只为了脱离这个,如果不是看着孩子那的面容,或许他们早就下定决心了。

  后来他们找到我,经过检查,兄妹俩均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其实苯丙酮尿症更重要的是饮食,康复训练只是辅助作用,孩子患有这个病,就说明孩子基因突变,无法消化苯丙氨酸,如果饮食不注意就会对大脑有影响。

  我告诉他们如何去制作孩子的特食,让他们帮助孩子去战胜病魔,这就是我唯一能做的,一段时间之后,兄妹俩的病逐渐好转,现在已经可以行走,也会叫“爸爸”、“妈妈”了。现在哥哥已经12岁,两人都在银川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哥哥继承了画家母亲的优点,在绘画表现出了巨大的天赋,一画就是一天,现如今,他的画,多次参加过国内国际画展,获过许多大,一幅画可以被市场拍卖到30万元。

  而妹妹则是爱上了陶艺,安安静静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前一段时间我收到几张照片,是哥哥的绘画作品,真的很美。我从来都不敢想,因为我的坚守和工作,竟然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如今夫妻二人已经可以坦然面对孩子的疾病,一家人可以乐观、坚强的生活。

  基层的工作,繁琐而沉重,但我是一名医生,也是员,所以我想我可以做得更好,医生这条我会一直走下去,带着我的仁心,带着人的初心。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马小梅工作以来身体力行的一句话,由于家中爷爷、邻家小妹让我欲罢不能爸爸和姑姑都是员,都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马小梅从小就憧憬着自己可以。2008年,家住中宁县喊叫水乡马小梅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也终于在这一年,她顺利的加入了中国,如今算起来已经是的第九个年头。

  “小时候,爷爷经常以一个的标准来我,在这种和家庭氛围下,为党和人民服务已经渗透到我的脑海和生活中。”

  2009年6月份,从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马小梅,便和父母商量着自己要响应党的“三支一扶”政策,想回到了家乡最基层,从最基本的事情着手,脚踏实地的。

  马小梅父母听到女儿的话,心中虽不舍得女儿吃苦,却并未选择,马小梅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工作一年后的马小梅觉得有些迷茫,她开始觉得自己还不够强大,必须要充实自己才能够走的更远,人生的还是需要一步步的去规划。2010年,工作一年后的马小梅考取了大学社会工作的研究生,开始了人生中的另一次深造。

  研究生毕业之后的马小梅有了一丝,虽说对于心中那份为党和人民服务的热枕并没有消减,但却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寻求安稳的想法也越来越明显,权衡之下,她选择去了中国矿业大学任教。

  大学老师,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安稳的工作,轻松而且待遇高。但是慢慢的,马小梅觉得有些东西变了味道。偶然一个午后,她接到了留守老人张奶奶的电话,电话里张奶奶不断的重复着:“小梅呀,你啥时候回来呀,奶奶都想你了,不是说过一段时间就回来吗?这都过了好久了,都没见到你回来,你是不是把奶奶都忘了呀?”

  “奶奶,小梅没有忘记您,这不最近就准备回去看你呢,你在家等我。”挂了电话的马小梅不禁想起了村里淳朴的村民们,更加坚定了要回去的念头。

  无论是简单还是繁琐的工作,马小梅都认真对待。刘大娘家的房顶漏了需要修补、李大叔家秋收的麦子需要拉往晾晒场、村里面的小孩子需要打疫苗都需要马小梅他们操办,再简单的小事,到了百姓身上这就是大事,再次回到村子的马小梅干起工作更上心。

  就像毛说的农村是块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小小的村庄就是她的大舞台。党建,妇联,卫生,民政,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会喊:“小马子你来一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走来,其实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能做到什么程度,并不取决于所在的高度,而是那颗扎实肯干的心。风雨飘摇九十六载,一辈又一辈的人传承着那颗炙热的心,将每一件小事都做到尽善尽美,身处基层的他们,用满腔的热血和踏实肯干的心,诠释着员的初心。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