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宇内幕回顾相关研究,修正并提出了包括“实体空间”“信息控制”和“服务效果”三个层面21个指标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等方法,对浙江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用户使用模式和满意度等进行了评估。 这类研究主要是明确IC或LC的产出,明确它对高校用户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彰显它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性。相关研究的确证明了,与之前传统的电子阅览室和参考区域相比,IC和LC是更有效的学习,该区域的对其他图书馆服务的使用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美国罗德岛地区萨乌瑞吉纳大学图书馆的统计表明,LC后,传统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率持续下降,LC的使用率则持续上升。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三一大学图书馆于2004年的统计发现,IC后,纸本馆藏的流通率提升2%(而之前五年内一直在下降),参考咨询率增长5.8%,访问和使用图书馆建筑的比率总体增长14.56%[26]。此外,北卡州立大学、南康涅狄格州大学等高校的评估都表明,LC使得图书馆的使用率,特别是本科生的使用率大幅增长[27],“84.3%的本科生感觉LC帮助他们成功地完成了学术作业和研究、改善了其学习技能[28]。麻省大学艾默斯特校区杜博斯图书馆的调查表明,2005年LC后,图书馆的入门统计人次增长了近200%。该研究还再次确认了LC服务层面的重要性。学生被吸引到LC,不仅是为了利用计算机资源以及个人学习区和小组讨论区,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全面的学术支持服务。用户认为LC的参考咨询服务满足了其信息和研究性支持需求,在参考咨询交流过程中学习到了研究过程[29]。此外,还有极少量研究调研了用户使用IC或LC后,在学业成绩和技能等方面的改变,如2006年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图书馆(The University Library of Indiana University 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尝试进行了一项影响评估。研究选取了布置有个人作业和小组项目作业的8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班级发放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本科生对图书馆和IC的使用、寻求帮助和信息技术使用,与作业和项目分数之间呈正相关。但是在研究生群体中没有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图书馆使用和信息技术使用之间甚至呈负相关[30]。由于图书馆大多数情况下仅对学生学习提供辅助性支持,在IC或LC使用与学业结果之间建立直接关系依然很有挑战。 浙江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于2012年10月建成,位于紫金港校区基础馆三楼。IC配置了八类空间,即学习空间、知识空间、外文特藏空间、研究空间、创新空间、系统体验空间、多空间和文化空间。具体而言,“学习空间”有几十个带隔断的工作站,提供安装Window系统的台式电脑和电源插口等;“知识空间”配备16台苹果一体机、8台双屏幕电脑及数字资源和软件,在这里可以上网、自助打印和复印、检索数字资源等;“外文特藏空间”主要存放互联网档案馆项目(Internet Archive)捐赠的10余万册外文图书,并提供90个自习座位供学习和所用,由于放置较多纸本文献资源,单独设在二楼,且与三楼IC同侧;这三类空间主要供个人安静学习和。“研究空间”为三个的书房式空间,用大玻璃门与学习空间等区隔,空间内提供大桌子、白板、投影仪、显示屏等设备,可以支持八到十人的小型研讨;“创新空间”为式的研讨空间,背景墙颜色鲜艳,座位舒适,便于团队驻扎、交流、协作和创新。“系统体验空间”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服务器和存储阵列,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组建信息系统所需要的硬件;“多空间”配备2个多编辑工作台和1个专业级放映室,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编辑软硬件;这两类空间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IC两侧入口处分别设置两个“文化空间”,主要为师生举办文化沙龙、信息素养提供场地。此外,图书馆在IC内外设置了鲜明标记系统,例如,门外立有醒目的粗体“INFORMATION COMMONS”标记牌,入口处墙上用橙色和黑色字体书写有“The Place for Meet”、“COMMUNITY IS THE NEW INFORMATION NEXUS”,提醒用户IC的信息交流和社交功能。在服务提供方面,图书馆建设有IC网站和在线],共享空间内设置有预约机和参考咨询台。信息共享空间的工作人员由图书馆员及学生助理担任,并提供现场预约、设备使用指导和信息咨询等基本服务。 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区不同,IC上述设计隐含了图书馆希望达到的新的功能和目标,如动静结合、思想碰撞、合作创新、培养实践人才、成为校园学习中心、引领大学生文化等。本研究资料体现了上述的IC建设目标。 “图书馆一直是资源的保存者和文化的传承者,现在的发展方向将图书馆从资源的保存者转向空间的提供者。我们提出‘现代图书馆要成为信息连接场所’的口号。相比于传统图书馆要求‘静’,现在的图书馆有‘动’和‘静’的分区,允许了思想的碰撞,允许讨论和合作。我们正是从这点出发,开始进行IC空间的实践。” “系统体验空间开设最初的想法是培养有实践经历的人才。现在很多学生要有效、高质量地完成一项任务,单靠一台笔记本电脑是完成不了的。我们就将高端、全套的技术设备设置在系统体验空间,让学生租用,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缺乏文化是不少当代大学生的通病,我更希望把IC空间营造成为一个‘学者书房’的,大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查资料写论文,每个人将来都应该有自己美好的生活,……当初我的一个目标是让IC空间成为浙江大学的一个地标,……我也希望能引导学生去营造自己的文化空间。” 经过三年运行,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发展成熟,需要评估了解其用户使用情况和满意度,并与国内外类似图书馆空间比较,明确其运行效果、问题和发展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