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初中化学、原子、离子6大类型必考知识点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10-29 19:41:45 人气: 标签:所有的知识分类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质。因物质的物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所能保持的。

  (3)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构成的,同种物质的,性质是相同的。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4)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