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黄菊位于城关区的乳业有限公司依托高原独特的资源,以打造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体系、行业标准、产品品质“五个一流”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在带动示范引领群众脱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该公司检验员在抽检牛奶。本报记者 裴聪 摄 近日,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街道蔡村为村民送出千万元大礼——全村247户764人每人分得1.5万元现金,分红总金额达到了1146万元。“今年的人均分红比去年多了整整4000元,多亏了党建扶贫的力量。”村党委边巴次仁乐呵呵地对村民说,“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今年村里还将兴建一两个集体经济项目,到明年分红的时候,人均分红有望达到1.7万元。” 连日来,拉萨市城关区聚焦“两不愁、障”目标,着力打造党建“红色引擎”,持续脱贫攻坚新动能,让党旗在边疆民族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吃透抓贯彻。今年初,城关区委召开专题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总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区市党委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擘画蓝图、指明方向。 建强机制抓常态。严格落实“五级”抓脱贫攻坚责任制,成立了由各级党组织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横向联动、辖区聚力攻坚”的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分工推进“双轨并行”机制。 明确责任抓落实。结合“三包”(包片、包户、包人)工作,有力推进县级领导“包帮抓促”、区直部门“定点指导”、干部“结对认亲”帮扶责任体系,29名县级领导包村到户,301名科级干部与379户贫困户结成精准帮扶对子,有效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的生动局面。 群众富不富,关键靠党支部。城关区聚力打造党建“红色引擎”,有序有效脱贫攻坚动能,不断啃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硬骨头”。 配强引领脱贫致富的“领头雁”,精准选派11名机关干部进村入居,做到第一和驻村工作队队长“一肩挑”。4名乡村振兴专干、22名基层助理、44名“1+3”专干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个,“造血式”帮扶成为新常态。 壮大产业“摘穷帽”,有效整合各类资金,打造高标准奶牛养殖中心、亨通物流集散中心、智能温室、嘎巴生态牧场、乳制品加工厂等健康产业集群,带动264名贫困群众就业。有序加快推动辖区2类13个消费扶贫产品县级初核,以及国务院消费扶贫产品目录认定事宜。 志智双扶“拔穷根”,举办脱贫攻坚“优秀事迹”线场次,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 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免费补助政策,稳步提升贫困群众家庭子女受教育整体水平。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就业、创业励金并兑现,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就业、大胆创业。 城关区党组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面摸排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现实需求,真正打通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搬家”又“搬心”,让“异乡土”变为“故乡地”。 事项代办“解民忧”,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对行政审批、医疗报销等手续不了解、流程不明白等实际,全面推行“民事代办”服务制度,12名社区民事帮助辖区群众代办民生事项170件。 关心关爱“暖”,针对社区空巢老人行动不便、中午无人照料等现象,设立“爱心餐桌”,免费向5名老人提供午餐和日间照料服务。 安排专家定期到社区开展量血压、测血糖、送药物等医疗健康服务活动,与3家医院签署协议,开通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和“先诊疗后结算”通道,累计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教育“提民智”,以“阳光教育”和“悠贝亲子”阅读活动为载体,免费对社区24名儿童开展功课2000余课时。以“居民夜校”为阵地,累计开展“藏汉”基础生活用语集中培训5000余人次,帮助12名群众顺利通过驾驶证理论考试。
|